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新哲学与系统哲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新哲学与系统哲学】 → 闵家胤:系统哲学家

您是本帖的第 261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闵家胤:系统哲学家
天人合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另类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7841
积分:5069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4月18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天人合一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天人合一

发贴心情
闵家胤:系统哲学家

闵家胤:系统哲学家

 

闵家胤(1942.06-),四川泸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退休),国际广义进化研究小组成员,World Futures(国际广义进化研究小组主办)编委,布达佩斯俱乐部中国分部主席,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系统哲学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系统辩证学学报》编委.业务范围: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兼做中国文化和全球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并沿这个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哲学.

简历:北京汇文中学(26)和育英中学高中部(65)两所市重点中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960年因定错了的家庭出身被分配到北京工农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从此走上自学和做纯学者的道路;1964 年并校到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继续学习;在1964年高校毕业生思想清理运动中因对极左路线持明确的反对观点而受到错误处理,在红星农场劳动实习1年,在北京楼梓庄中学任教13年,曾被评选为区级优秀教师和教研员,担任教研室主任;1978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辩证唯物主义专业研究生,师从赵凤岐研究员,198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81-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6年调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6-1987年荷兰自由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88-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其间199305-08月荷兰自由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4-199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室副主任,1996年起任研究员;199804-07月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自1989年起一直是国际广义进化研究小组成员和该小组学术刊物World Futures编委,多次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和做合作研究;从1996年起任布达佩斯俱乐部(继承罗马俱乐部工作)中国分部主席;2000年他被任命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系统哲学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主要思想:闵家胤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之后建立在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哲学.当今世界,宗教上千种,哲学上百种,唯科学只有1种;正在形成的全球文化是现代科技文化,因此建立在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哲学是最有前途的哲学.他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成这样1种哲学.到20世纪末,科学又有5个划时代的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遗传学、大爆炸宇宙学和系统科学.科学揭示的世界图景完全改变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唯物主义不得不告别主客两分的二元论和任何1种偏执的一元论,复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多元论,但不是循环的多元论,而是场能量物质信息意识进化的多元论,并用一分为N(1≤N<∞)解释世界.闵家胤将他得出的进化的多元论的本体论观点贯穿于哲学的主要问题,去研究心灵、认识、人性、伦理、价值、社会、文化、宗教和全球问题,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结论,构建出系统哲学的新体系.在方法论方面,他认为,同独断论、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相比,辩证法是先进的思维方式.可是,在20世纪已经进化出了更先进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它是辩证法具体化的现代形式.采用系统思维方式,用系统分析方法(兼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研究哲学问题是系统哲学的主要特征.同时,系统哲学又是1种综合哲学,它不但对现代科学而且对东西方哲学均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方面,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历史唯物论、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5部分组成,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任务是在总结20世纪历史经验和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东西方哲学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这5个理论.他本人就尝试将唯物论发展成进化的多元论,将辩证法发展成广义进化论,将反映论发展成透视论,将历史唯物论发展成社会系统论,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发展成全球问题研究.这显然是1项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研究工作,他期待有志于此的青年学子,特别是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好的,报考他的博士生,一起来做这项工作.

专著:

《进化的多元论——系统哲学的新体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此书是中国科学院国庆50周年献礼图书,出版1年已受到系统学界、哲学界和和一般读者好评)

编著:

《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中国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中英文同时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向第4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图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全息隐能量场和新宇宙观》,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1版.

译著:

[]A.Ν.乌约莫夫:《系统方式和一般系统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E. 拉兹洛:《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第1版.

《进化——广义综合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1版.

《世界系统面临的分*和对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1版.

E. 拉兹洛:《系统哲学讲演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

F. 马约尔:《冷战之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译著(以下11本书,组织翻译和出版,或精校或审校,或署名或未署名)

F.科尔戴等,〈社会科学的系统分析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

C. A. ·皮尔森:《文化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R. 艾斯勒:《圣杯与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版.

A. 拉波波特:《一般系统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E. 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年第1版.

E. 拉兹洛:《系统哲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版.

布达佩斯俱乐部主席的第一份报告:《第三个1000年:挑战和前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版.

S. 格罗夫、P. 罗素、E. 拉兹洛的对话:《意识革命——跨越大西洋的对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版.

联合国专家小组报告:《多种文化的星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版.

E. 拉兹洛:《微漪之塘——全息隐能量场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版.

C. 拉兹洛等:《管理的新思维——第三代管理思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第1版.

英文论文(15篇,大部分发表在国外1流学术刊物、论文集和专著中)有代表性的有:

“Ideas of Cooperation and Struggle in the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ts Worldwide Significance”, World Futures, No 2-3,1991; Cooperation Beyond the Age of Competition, Gordon & Breach, Switzerland etc., 1994.

“Transformations in the Chinese Cognitive Map”, The Evolution of Cognitive Maps—New Paradigms for the 21st Century, Gordon & Breach, Switzerland etc., 1993.

“The Origins,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in China”, “The Culture Policies and Culture Exchanges in this Area”, two Chapters in The Multicultural Planet—A Report of the UNESCO International Expert Group, in English, French, German, etc., Paris, etc., 1993.

“Culture and Culture-genetic Gene-engineering” ICIS FORUM, Volume 23, Number2, 1993, New York.

“Information: Its Origin, Definition and Evolution”, Inquiring an Unified Theory of Information, Switzerland, 1999; World Futures, Vol. 49, pp357-367, 1997; Humanit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1999.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evitable Road for Sustainable Evolution”, World Futures, Vol. 55, No 2, 2000, Beijing. (闵家胤撰写)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1/22 7:17:33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0 - 2007 bdpsclub.org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页面执行时间 0.12500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