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科学本无所谓“新旧真伪”,只有人心的所知障、自我障、情感障、欲望障;而新能源最大的障碍不是科学,而是人心——只有人类真正面临危机、真正生死存亡才能够避免内耗!请还科学本原:科学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是我们每一个回复婴儿好奇的欢欣。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新科学与新能源【新科学与新能源】 → [转帖] 陈一文:欢呼《中国工程科学》吹响中国学术争鸣支持原始科技创新的号角!

您是本帖的第 337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 陈一文:欢呼《中国工程科学》吹响中国学术争鸣支持原始科技创新的号角!
hiwaygao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2028
积分:1407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4月22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hiwaygao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hiwaygao 访问hiwaygao的主页

发贴心情
[转帖] 陈一文:欢呼《中国工程科学》吹响中国学术争鸣支持原始科技创新的号角!

 陈一文:欢呼《中国工程科学》吹响中国学术争鸣支持原始科技创新的号角!

向布达佩斯俱乐部推荐《陈一文顾问网站》“地震预测研究”专栏中昨天上网的三篇文章:

http://cheniwan.sea3000.net/earthquakeprediction/

 

大力推荐布达佩斯俱乐部全文转载第1篇(包括了第3篇全文;第2篇纯学术性文章不适合你们网站转载),转载时请注明转载的网页地址,谢谢!

 

1)  陈一文:欢呼《中国工程科学》吹响中国学术争鸣支持原始科技创新的号角!

——《中国工程科学》发表孙威《破坏性是可以预测的》论文及“编后记”有感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100.php

 

喜见《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第9卷第7期发表孙威题为《破坏性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的论文,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以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特此《中国工程科学》编辑委员会全体委员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与深切的感谢!

 

尤其值得欢呼的是,孙威的这篇文章以及同时发表的“编后记”《人类的福音—“破坏性是可以预测的”》能够在中国工程院的顶级刊物《中国工程科学》上发表,犹如打破长期沉闷气氛一鸣惊人清脆悦耳的长笛,吹响了中国学术争鸣支持科技原始创新的号角,向世人宣告: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盼望太久的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即将来临!

 

2)孙威: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

http://sea3000.com/wenku/952.php

 

3)中国工程科学:人类的福音—“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编后记

http://sea3000.com/wenku/953.php

 

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两年前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 38 万人死亡,31 年前的唐山地震死亡 24 万人,整个唐山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 80 多年前的海源地震死亡20 万人,以及东京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墨西哥大地震,等等,都是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的、震惊世界的天灾。

 

地震灾害惹不起,是否可以躲得起,预知袭来预防之。从两千年前张衡的《地震对策》到今日日本的《地震对策方案》,均反映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确严重关切及所能采取地防震减灾措施;但对其预测预报,仍是不得其门而入,特别是震前预报更是世界级的难题,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和良知。

孙威先生自 1975 年以来,潜心地震预测预报的探索和研究,顶着各种因难和压力,孜孜以求,积数十年地心血,终天研制成功能够监测到地震前兆的高灵度仪器,提出了 “ 颗粒介地震学” 理论,发现了能用来指导地震预测的 “ 孕震物理模型” ,总结出实用的、准确的分析预报方法。

 

他依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自 1999 年至2006 年先后就辽宁岫岩 5.6 级地震、内蒙古5.9 级地震、印度洋 8.7 级地城、河北文安5.1 级地震、美国加州 5.0 级地震等进行了地震前兆的重复和再现性试验,实际预报准确率达 75% 以上。

 

假如获得官方支持能建立所需要的监测台网,有更多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监测人员,即在正常情况下,地震预报成功率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明显提高。须知,目前 75% 的预报成功率只是在个别宽容、友好单位好辽宁省地震局、中科院物理所、北京电业中学等单位和美国加州有关地震专家的热心支持,以及少而又少的业余监测人员的鼎力相助下取得的。

 

2007 年3 月 23 日,孙威以特快专递致函北京市有关主管部门,指出 “ 地铁10 号线顶部存在空洞,建议及早勘察、充填和加固,否则将可能酿成很大的事故 ”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孙威先生的预报被不幸而言中了 ——3 月28 日凌晨3 时许北京地铁 10 号线即发生塌陷,致6 人死亡。呜呼,这次塌陷及人员伤亡原来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呀!

 

“ 心绪万端书两纸,预封重读意迟迟 ”。迟迟者,顾虑也,言犹未尽也。

 

“ 没有亘古不变的教条,长存的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与创新 ” 。诚哉,宋健院士的金玉良言! 前人亦或今日的有关权威称 “ 地震不能预报” ,似乎过于悲观和武断。编者的浅见以为,宇宙是有其客观存在的自身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早晚而已。实际上,宇宙的许多规律已逐渐为人类所认知。地震及是宇宙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的自身机制,也应该是可以被认识的,从而有可能被预测和预报的。

“1976 年7 月28 日那个悲痛的凌晨, 当我在地震仪前看到那一片限副的 S 波, 便泪如雨注 …… ,从此我没有再退缩一步。” 就是这样,孙威心怀 “ 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 的凌云壮志,远离名利,倾其个人所有,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索地震预测预报的崎岖之路。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正是基于 “ 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 之本,孙威 31 年如一日地、独辟蹊径地探索,终于拨开了“ 地震不可预报 ” 的重重迷雾,开启了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一线曙光。

 

1995 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制定一个以大城市为减灾对象的《地震对策方案》,该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在东京都附近开展大规模探测活动并绘制地震数据图表。当然,惜乎日本目前尚未出现孙威这样的地震预报学者。

 

就我国而言,如果有关部门能给孙威一点儿实际支持,给一点关爱与温柔,使其研发的监测仪大量生产,在地震多发的城市和地区建立监测台网,培训监测专业人员,地震预报准确率必将有更大的提高。这不啻是人类的福音,更是吾国吾民之幸。须知,若 31 年前的唐山悲剧再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为主流学派所认同的文章在《中国工程科学》上发表意欲何为?无他,因为这是一篇值得公诸于众的,有水平、有深度、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应该予以发表;即使文中有不完善、不妥甚或谬误之处,有关学者、专家尚可就此开展争鸣和深入讨论,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本刊主任编委徐匡迪院士言: “ 《中国工程科学》可成一争鸣的论坛亦非坏事 ”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地震可预测预报的一家之言,不会引发 “ 海啸” ,它只是百川中的一股涓涓细流,善加疏导入海则善莫大焉。

 

凡此种种,就是本刊发表孙威先生学术论文的初衷。

 

《中国工程科学》(编者丁朝模)

 

*                   *                   *

 

2006年5月,唐山大地震31周年之前,孙威老师完成了一部24万字长篇纪实著作《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以近乎“工作日志”的再现原始资料方式,介绍了孙威1975年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工作时参加群测群防点开始从事地震预测实践研究以来31年艰辛的历程,但是没有任何新闻媒介与出版社敢于连载或出版。

 

《中国工程科学》发表孙威《破坏性是可以预测的》论文及“编后记”,希望有助于我们尽快找到敢于连载出版孙伟长篇纪实著作《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的新闻媒介与出版社。

 

如果你们认识的新闻界或出版界朋友希望与孙威老师建立联系,请发电子邮件给我,我可以转给他,由他与你们联系。

 

致意

陈一文

作者:

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者 陈一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个人网站:http://cheniwan.sea3000.net


全球网脑blog.sina.com.cn/hiwaygao/
全球网脑论坛netbrain.5d6d.com与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www.bdpsclub.org/bbs/互为姊妹论坛,讨论人脑联网形成网脑,人类进入精神进化意识进化,推进全球意识拯救人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18 16:43:06
hiwaygao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2028
积分:1407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4月22日
2
 用支付宝给hiwaygao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hiwaygao 访问hiwaygao的主页

发贴心情

欢呼《中国工程科学》吹响中国学术争鸣支持原始科技创新的号角——《中国工程科学》发表孙威《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论文及“编后记”有感
 作者1:陈一文(简介)  Email: cheniwan@263.net
 http://sea3000.net/cheniwan( 收藏 )  收稿:2007.10
--------------------------------------------------------------------------------

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者 陈一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顾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个人网站:http://cheniwan.sea3000.net

(初稿:2007年10月11日)


喜见《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第9卷第7期发表孙威题为《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的论文,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以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特此《中国工程科学》编辑委员会全体委员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与深切的感谢!


尤其值得欢呼的是,孙威的这篇文章以及同时发表的“编后记”《人类的福音—“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能够在中国工程院的顶级刊物《中国工程科学》上发表,犹如打破长期沉闷气氛一鸣惊人清脆悦耳的长笛,吹响了中国学术争鸣支持科技原始创新的号角,向世人宣告: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盼望太久的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即将来临!


《中国工程科学》发表孙威《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的“编后记”


全球网脑blog.sina.com.cn/hiwaygao/
全球网脑论坛netbrain.5d6d.com与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www.bdpsclub.org/bbs/互为姊妹论坛,讨论人脑联网形成网脑,人类进入精神进化意识进化,推进全球意识拯救人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18 16:46:26
hiwaygao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2028
积分:1407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4月22日
3
 用支付宝给hiwaygao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hiwaygao 访问hiwaygao的主页

发贴心情

鉴于其里程碑重大意义,特将《中国工程科学》题目为《人类的福音》的这篇“编后记”全文抄录如下:


-- 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两年前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38万人死亡,31年前的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整个唐山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80多年前的海源地震死亡20万人,以及东京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墨西哥大地震,等等,都是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的、震惊世界的天灾。


-- 地震灾害惹不起,是否可以躲得起,预知袭来预防之。从两千年前张衡的《地震对策》到今日日本的《地震对策方案》,均反映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确严重关切及所能采取地防震减灾措施;但对其预测预报,仍是不得其门而入,特别是震前预报更是世界级的难题,考验着人民类的智慧和良知。


-- 孙威先生自1975年以来,潜心地震预测预报的探索和研究,顶着各种因难和压力,孜孜以求,积数十年地心血,终天研制成功能够监测到地震前兆的高灵度仪器,提出了“颗粒介地震学”理论,发现了能用来指导地震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总结出实用的、准确的分析预报方法。他依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自1999年至2006年先后就辽宁岫岩5.6级地震、内蒙古5.9级地震、印度洋8.7级地城、河北文安5.1级地震、美国加州5.0级地震等进行了地震前兆的重复和再现性试验,实际预报准确率达75%以上。假如获得官方支持能建立所需要的监测台网,有更多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监测人员,即在正常情况下,地震预报成功率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明显提高。须知,目前75%的预报成功率只是在个别宽容、友好单位好辽宁省地震局、中科院物理所、北京电业中学等单位和美国加州有关地震专家的热心支持,以及少而又少的业余监测人员的鼎力相助下取得的。


-- 2007年3月23日,孙威以特快专递致函北京市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地铁10号线顶部存在空洞,建议及早勘察、充填和加固,否则将可能酿成很大的事故”。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孙威先生的预报被不幸而言中了——3月28日凌晨3时许北京地铁10号线即发生塌陷,致6人死亡。呜呼,这次塌陷及人员伤亡原来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呀!


-- “心绪万端书两纸,预封重读意迟迟”。迟迟者,顾虑也,言犹未尽也。


-- “没有亘古不变的教条,长存的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与创新”。诚哉,宋健院士的金玉良言!前人亦或今日的有关权威称“地震不能预报”,似乎过于悲观和武断。编者的浅见以为,宇宙是有其客观存在的自身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早晚而已。实际上,宇宙的许多规律已逐渐为人类所认知。地震及是宇宙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的自身机制,也应该是可以被认识的,从而有可能被预测和预报的。


-- “1976年7月28日那个悲痛的凌晨,当我在地震仪前看到那一片限副的S波,便泪如雨注……,从此我没有再退缩一步。”就是这样,孙威心怀“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的凌云壮志,远离名利,倾其个人所有,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索地震预测预报的崎岖之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正是基于“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之本,孙威31年如一日地、独辟蹊径地探索,终于拨开了“地震不可预报”的重要迷雾,开启了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一线曙光。


--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制定一个以大城市为减灾对象的《地震对策方案》,该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在东京都附近开展大规模探测活动并绘制地震数据图表。当然,惜乎日本目前尚未出现孙威这样的地震预报学者。


-- 就我国而言,如果有关部门能给孙威一点儿实际支持,给一点关爱与温柔,使其研发的监测大量生产,在地震多发的城市和地区建立监测台网,培训监测专业人员,地震预报准确率必将有更大的提高。这不啻是人类的福音,更是吾国吾民之幸。须知,若31年前的唐山悲剧再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不为主流学派所认同的文章在《中国工程科学》上发表意欲何为?无他,因为这是一篇值得公诸于众的,有水平、有深度、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应该予以发表;即使文中有不完善、不妥甚或谬误之处,有关学者、专家尚可就此开展争鸣和深入讨论,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本刊主任编委徐匡迪院士言:“《中国工程科学》可成一争鸣的论坛亦非坏事”。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地震可预测预报的一家之言,不会引发“海啸”,它只是百川中的一股涓涓细流,善加疏导入海则善莫大焉。


-- 凡此种种,就是本刊发表孙威先生学术论文的初衷。


科技学术期刊的作用是严肃认真科学研究信息的传播


本顾问认为,科技学术期刊的作用是严肃认真科学研究信息的传播,以便广大研究者(而非仅仅刊物的编辑与审稿者)予以思考、质疑、评价、争鸣与讨论,而不是表明学术刊物编者与审稿者对他们同意发表的论文内容及其结论是否一定基本肯定与赞同,更不用说是否完全肯定与赞同。


学术期刊组织多位审稿人对作者的投稿进行严格的审稿,非常必要。但是,这种审稿者应当审的是作者论文是否规范,是否是严肃认真负责任的科学技术研究,是否有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不是学术刊物编者与审稿人在学术上是否同意投稿人论文的学术观点,更不可以投稿人论文的学术观点挑战了绝大多数学者深信的某些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的学术观点,或者刊物编者与审稿人对某篇论文的研究与结论不完全理解,或者投稿者是一位“小人物”以至“业余研究者”等就全然否定并拒绝发表投稿人的论文。如果这样,必将造成对于所有科技原始创新研究的压制扼杀,必然严重损害中国广大专业和业余科技工作者与中国人民共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努力!


一个学术刊物,而且越是“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本来并不表示该刊物编辑与审稿人对该篇论文作者的学术研究与结论一定表示同意。


某个“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发表了一篇以后可能证实为错误的论文,并不能使该篇论文就从错误变为正确,也更不能因为某个“权威性的学术刊物”拒绝发表某位非主流研究者原本正确的论文,该篇论文就变为错误或变为“垃圾纸”。


所有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史上,越是有争议的论文,往往就是越是总结了研究中实现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的论文。这样的论文长期得不到发表的事在历史上与今天大量发生。


正因为如此,本顾问非常赞赏《中国工程科学》刊物的科学态度。


我热切希望中国更多的学术刊物,特别是“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出以公心向《中国工程科学》学习,坚持“永无止境的探索与创新”,发扬大无畏科学精神,支持更多非主流研究者“不为主流学派所认同的文章予以发表;即使文中有不完善、不妥甚或谬误之处,有关学者、专家尚可就此开展争鸣和深入讨论”,更多的“权威性的学术刊物”这样做,“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本刊主任编委徐匡迪院士言:……可成一争鸣的论坛亦非坏事”。


孙威包括大量重要防震减灾公益信息的论文必须尽可能广泛“公诸于众”


本顾问特别注意到《中国工程科学》的“编后记”将孙威《破坏性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论文极为正确的评价为“这是一篇值得公诸于众的,有水平、有深度、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应该予以发表”。


孙威,中专毕业,专业为自动化仪表与自动化,1975年在内蒙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从事的工作,原本与地震预测完全无关。在国务院[1974]69号文件确认的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地震工作方针的指引下,中国许多地方建立“群测群防”点的热潮下,孙威于1975年成为了本单位“群测群防”点的一员,到现在坚持地震预测实践研究长达31年之久才获得如此成就,充分证明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主持制定的地震工作路线的战略意义与重大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科技学术界顶级“权威性学术刊物”,《中国工程科学》独具慧眼能够发表这样一位非主流自力更生的民间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不为主流学派所认同的”论文,敢于公开给予如此高度评价,这在中国当代科技学术发展史中难能可贵,意义重大!


鄙视中国群众性科技创新事业到处扣“伪科学”帽子的何祚庥“院士”、方舟子、司马南一伙对此不知将如何评说?想必他们大概没有胆量对中国科技学术界顶级“权威性学术刊物”《中国工程科学》这样做而说三道四吧?!


孙威的论文内容极其丰富翔实,包括广大公众应当了解大量重要防震减灾公益信息,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公诸于众”。


尽管属于中国科技学术界顶级刊物之一,《中国工程科学》是中国绝大部分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极其关注者难有机会见到的刊物,更不用说更多新闻界人士、政府官员与一般公众。为此,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以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本顾问认为自己有责任将孙威的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全文发表以便尽可能广泛“公诸于众”,深信强调该篇文章“是一篇值得公诸于众的……的论文”的《中国工程科学》对此不介意。


中国地震局领导与“专家”早在1976-1978年非常了解孙威的地震预测成就


“孙威先生自1975年以来,潜心地震预测预报的探索和研究”,他的六种“能够监测到地震前兆的高灵度仪器”,除一种1977年期间研制成功外,其余仪器于1975-1976年研制成功。1976-1977年期间,孙威曾经向当时国家地震局领导与权威人士(包括后来成为院士的马宗晋)当面或在数次会议上,相当详尽汇报过他研制的仪器与地震预测经验。


不仅如此,1977年2月16日,国家地震局下达005号文件称∶“今年一月我局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土地电、土地应力测报地震经验交流会,在这次会上包钢设计院地震组介绍了地应力测报地震的经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会议建议建议在重点地震监视区扩大试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为此组建试验小组,并邀你单位孙威同志参加此项工作……。”


1977年3月28日,国家地震局下达052号文件进一步称∶“今年一月我局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土地电、土地应力测报地震经验交流会。会议认为包钢设计院研制的简易地应力仪通过前阶段实践有预报大震临震的苗头,有必要选择一些重点地区〔京津唐渤张、苏鲁皖、冀蒙晋交界地区〕进行观测试验。……试验费用……,由局群测群防经费中开支。”并明确规定,筹建29个试验点,以国家地震局文件的形式,正式立项。


孙威曾强调∶“这是对我发明的‘包头应力’的肯定,是对我们1976年多次成功预报地震的肯定。”


遗憾的是,1977年3月28日国家地震局下达052号文件后不久,国家地震局人事变动,加快了背离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地震工作方针的步伐。


重要原因显然是一些主流权威深感鼓励 “群测群防”给不断漏报震情的国家地震局领导与某些“专家”带来问责之灾致命威胁,于是制造由头将多年辛辛苦苦建立的全国地震群测点全部砍杀和“清理”,致使被实践证明确实“有预报大震临震的苗头”的孙威地震预测仪器“英雄无用武之地”。包头钢铁设计院地震观测点属于“群测点”当然也被砍掉,迫使孙威不得不“下岗”,失去地震前兆监测试验点17年。直到1999年,辽宁省地震局两位尊重孙威地震预测成就的负责人请孙威到辽宁合作继续“孙氏地震预测法”试验,“孙氏地震预测法”才重获为民为国分忧的机遇。后来孙威得以在北京电业中学再建“群测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又聘请孙威作为“客座教授”长期合作共同实验研究探索孙威仪器神奇性能的物理机制。孙威还将“群测点”建到美国,在加州建了多个地震前兆监测点。


2006年,孙威及其地震预测实践研究成果的遭遇,说明中国地震预测研究领域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压制扼杀科技原始创新的状况!


陈一文顾问2003年与2005年写给中国地震局两任局长的两封信


为了披露与改变这种状况,作者曾经于2003年11月12日给中国地震局前任宋瑞祥局长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我特别强调:

http://www.sea3000.net/cheniwan/earthquakeprediction/songxing.php


-- 通过上述资料进一步帮助您不但进一步建立“地震能够预测”的信心,而且建立“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实现地震准确可*预测的基本条件”的信心。

根据我从1990年逐渐开始的对中国地震预测技术发展的跟踪、调查和研究,我的基本看法如下∶


-- 中国地震预测技术目前的情况可以用一个例子说明∶为了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中国许多个部门的科技人员需要解决数百甚至上千个科技难题和技术关键。全部解决后就可以组织整合实施整体的项目。


-- 保证地震预测有良好准确性和可*性的绝大部分技术关键,如果不说全部技术关键的话,已经由中国和国外不同地震预测实践者开发的不同的技术予以解决。其中绝大部分技术、仪器/传感器和方法以中国人自主原始创新的技术、仪器/传感器和方法为主。


-- 再举一个例子∶数名非主力登山运动员已经分别探测清楚通往顶峰的所有途径,包括通的和不通的,个别人也曾经登上顶峰。因此,这些队员,尽管始终是非主力队员,他们对登山队整体登顶有信心。尽管多数主力队员从来没有登上顶峰,始终认为爬不上去,只要队长重新组织队伍,以有实践经验有信心的非主力队员为主,登山队肯定能够实现整体登顶。


-- 现在的关键是看宋局长愿不愿意亲自领头担任中国支登山队的队长?


全球网脑blog.sina.com.cn/hiwaygao/
全球网脑论坛netbrain.5d6d.com与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www.bdpsclub.org/bbs/互为姊妹论坛,讨论人脑联网形成网脑,人类进入精神进化意识进化,推进全球意识拯救人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18 16:47:37
hiwaygao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2028
积分:1407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4月22日
4
 用支付宝给hiwaygao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hiwaygao 访问hiwaygao的主页

发贴心情

在随信提供的附件中,本顾问特别介绍:


-- 1976年春天,在辽宁省抚顺挖掘机厂工作期间,曾经出差访问过唐山,对当地许多老百姓盖的房子及其结构获得深刻印象。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后,对于大地震对中国人民和人类造成的巨大灾害极为震惊和深恶痛绝。


-- 1990年,经《经济日报》编辑介绍,认识了中国一位令人敬佩的1976年~1978年期间采用六种不同类型地球物理监测仪器进行综合监测、综合分析取得地震预测较有成就的地震预测实践者(注:孙威)。自此我对跟踪了解研究中国地震预测技术发展情况产生了兴趣。


宋瑞祥担任中国地震局局长期间,作者高兴地看到在他的直接领导与支持下实施了两件有利于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大事:


(1)中国地震局2004年2月20日下达中震发测[2004]29号文件《关于成立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的通知》,由郭增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员委员会主任)担任主任,由徐道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员委员会委员)、汪成民(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京津唐分析预报组组长,“青龙县奇迹”有功之臣)担任副主任。


(2)《报告文学》2005年5月得以发表唐山作家张庆洲心血之作《唐山警世录》,其中关键因素: 2004年12月中旬宋瑞祥从中国地震局局长职务上退下来才几天欣然为该篇警世之作写了“序言”。


宋瑞祥的继任者陈建民局长上任后,我耐心地等待与观察了19个月,见地震预测研究总体状况继续恶化,于2006年8月10日给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写了一封信:

http://www.sea3000.net/cheniwan/earthquakeprediction/chenxing.php


-- 附上两份资料,希望您与地震局系统其它领导与学者有兴趣∶


(1) 中国杰出的地震预测实践预测者孙威先生“为青年地震工作者写的,也是为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写的”《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孙威1975年以来三十年来依*自己的努力业余从事地震预测实践研究工作的实录;


(2) 本人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 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纪念之际,各路新闻媒体对各种相关新闻与问题做了大量报道与评论,着实也引起了人们的许多认真的思考。人们无法回避不得不认真思索两个严峻的问题∶


1〕中国如果在大城市附近或人口密集地区再次发生像唐山地震这样的严重破坏性强震的话,中国地震局能否预测?所涉及地区的地方当局能否向一方百姓及时发出地震预报?


2〕目前究竟能否实现对强震的准确可*预报?


陈一文顾问2006年8月10日的信对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在这封信中,我对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提出了极其严厉的批评:


-- 三十六年后,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在《中原减灾》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 扎实推进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中不无歉意的说∶

--------------------------------------

唐山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30年来,广大地震工作者痛定思痛,发奋图强,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地震预报作为世界难题仍然没有解决,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门户网∶http://www.cea.gov.cn/news.asp?id=3851]

--------------------------------------

-- 但是,在同一篇文章中陈建民局长又强调∶

--------------------------------------

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地震工作者带来更多的深思和警示:地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难关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门户网∶http://www.cea.gov.cn/news.asp?id=3851]

--------------------------------------


对于陈建民局长这种彻头彻尾反科学的谬论,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 这种说法分明是解脱自己作为中国地震局局长及地震局的当代责任,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


“世界意义重大科技发明”在中国一定还有,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脱颖而出!


作者在网上发表《写这篇文章的原由与核心思路》中介绍: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tiaozhan44_1.php


-- 1990年开始思考如下问题∶


-- 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世界意义许多重大科学技术发明主要贡献民族群体之一,有其必然的和偶然的原因/条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必然原因/条件,在中国目前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比历史上的情况要好的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教育的水平以及普及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信息的积累与交流等……。


-- 为此,“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在中国应当继续不断涌现。但为什么极少见到?


-- 很多人认为∶中国近代与现在发展的种种状况造成“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在中国已经罕见或不再出现。


-- 对此作者不相信,认为这种“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一定还有,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脱颖而出。


-- 因而在正常工作之余,开始多观察、多留心,在新闻媒介消息字里行间寻找线索,广交朋友进行追踪……。


-- 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济日报》编辑向作者推荐介绍了孙威老师,1975年-1978年在地震预测领域非常有成就的一位中国地震预测研究者。


-- 通过他逐渐了解到中国更多的地震预测实践者,进行追踪调查。


-- 2001年以来作者积极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活动,2002年以“志愿者”身份聘为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顾问,以后又担任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 通过许多长期从事天灾预测研究诸位老师们了解到∶与世界其它国家的情况一样,在地震预测领域,以及中长期气象预测领域,真正有成就的专家长期以来得不到主流学者与专业部门的支持,反而受到排斥与压制。


-- 1993年以来,了解中国其它挑战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实现重大突破的科技创新成果其它一些研究者,发现处于类似状况。


-- 这引导作者从2003年10月以来对此进行深入思考、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有关情况及其背后的原因,写出《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的初稿,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上获得发表。


-- 写作修改该文过程中荣幸地获得《九三学社》韩启德主席、学社几位学者、其它领导和《天地生人系列讲座》老师们许多有益的建议。

-- “科学技术是最大的生产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前一时期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难题”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 在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经济和社会经过相当时期更大规模的发展后,会进入遭遇一系列新的“重大难题”的一个阶段。


-- 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新的“重大难题”,首先因为经济和社会此时的发展规模已经远远超过科学技术前一阶段创新发展时期原先的规模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以至前一阶段发挥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原有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无法再经济、及时、有效地解决经济与社会更大规模基础上面临的这些新的“重大难题”。


-- 此外,经济与社会面临的许多这些“重大难题”,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原有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存在着许多局限性甚至实质性错误造成的后果。


-- 经济和社会若要获得进一步的重大发展,必须经济、及时、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一系列新的“重大难题”,否则它们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拦路虎”。


--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因为需要“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来经济、及时、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一系列新的“重大难题”,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的新阶段。


--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始终遭遇到科学技术界主流学者以及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界和市场势力基于种种“学术利益”、“经济利益”等“既得利益”的拒绝、排斥、压制,甚至打击,有时甚至是相当残酷的压制和打击。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古今中外一直如此,没有例外,无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


-- 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对“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的这种拒绝、排斥、压制、打击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旦进入“量变到质变”更大规模基础上遭遇一系列新的“重大难题”严重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拒绝、排斥、压制、打击“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以至打成“伪科学”,对于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危害极大!


--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首当其冲遭遇到能源短期、全方位严重的污染继续恶化尚未得到遏制;各种灾害〔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以及医疗卫生保障、教育等领域遭遇的一系列“重大难题”。


-- 其实,不仅中国,整个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目前也进入了类似的阶段。不同国家遭遇的“重大难题”可能有所不同,在他们那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首当其冲都遭遇了能源短期、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所有种类燃料过量燃烧与大量汽车排气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与“全球温暖”问题。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强调以“科学发展观”克服和解决中国当前遭遇的这一系列重大难题时,强调建立“科技创新国家”时,就不能仅强调一般意义上的“科技创新”,而必须特别强调“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特别强调我们必须依*“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才能克服和解决中国当前遭遇的这一系列重大难题。


-- 如果有人认为当代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技术基本理论能够克服和解决世界当前遭遇的这一系列重大难题时,为什么世界科学技术界主流至今未能向世界提出地克服和解决这些“重大难题”的经济、及时、有效科学技术方案呢?如果科学技术界主流能够向世界提出地克服和解决这些“重大难题”的经济、及时、有效科学技术方案,这些问题今天不会发展为“重大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当代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年第2期发表作者《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当代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简略版)强调指出: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


-- 1998年-2003年,中国在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多,但是中国科技大奖的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说明了什么?有人认为∶"说明了我们这六年来都没有出现有说服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发明。"作者认为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 作者认为不是中国"这六年来都没有出现有说服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发明",而是中国科技研究发展领导部门和主流学界评审科技成果的游戏规则有问题。中国某些科学技术领域中挑战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的科技创新成果,与科学技术界主流学者至今深信不疑的传统认识和基本理论发生了实质性的冲突,因而处于遭到主流学界的排斥、否定、压制和层层封杀,无法通过科学界主流学者占主导地位的科技成果评审规则评选出来。


-- 中国政府必须认识,对上述问题缺乏认识涉及到国家、各省、各市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资金目前的主要投向及其今后若干年的科技成果产出效益。


-- 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遇到〔或者即将遇到〕能源、原材料、环境、天灾、教育等领域中一系列重大难题。当代传统科学技术及其基本理论至今未能向中国提供经济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中国科技技术、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向中国提供经济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因此,本文提出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已经无法回避的严重问题,而且是已经事关全局严重影响和阻碍中国科技技术、经济、教育与社会进一步高速健康发展的重大的问题,必须尽快迅速解决。


-- 本文中提出的问题值得中国国家、省和市级党政"一把手"、负责科学技术发展和教育的领导人,以及大学校长们思考。


……

-- 地震预测问题:


-- 2001年2月,中国地震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张国民、傅征祥等人编著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地震预报引论》的"编者的话"用这样的思想教导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张国民,傅征祥et al.,地震预报引论,科学出版社,2001]∶


-- 然而,尽管30年来国内外地震预报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地震预报终究是尚未解决的国际性科学难题。地震预报研究,需要长期的科学积累,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持久的探索。为此,必须培养地震预报高级科技后继人才来继续完成地震预报这一世界性难题。


-- 马宗晋院士等人在"地球到底怎么了"文章中坦率的确认[马宗晋et al. 地球到底怎么了,《科学中国人》,Vol.4,18-20,2001年]∶


-- 国家地震局的有些地震专家认为 ∶要想摸清地震机理并作出准确预报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持这种观点的,在国内外地震界占大多数。


-- 2003年9月4日,在国家新闻办、中国地震局记者主持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地震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强华先生明确表示[央视国际网站新闻,2003.09.04日]∶


-- 中国的地震预报预测工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邢台地震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地震预报预测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取得过一定的成功。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地震的预测预报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和解决。因此,我们一方面在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探索和研究的同时,更多的是注重对地震灾害的预防。我们通常是把一些多地震的地区潜在的地震危险划出一定的区域,通报给当地的人民政府,由当地的人民政府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做好防震抗震工作。


显然,中国地震部门长期以来在“地震目前无法准确可*预测”观点为主的情况下,不是将地震“三要素”事先预测为前提的防灾工作放到首位,而是将大致估计为前提的防灾工作和地震"三要素"事后的确定和救灾工作放到首位。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在人口密集地区再次发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样的强震的话,类似的惨剧不但将再次难于避免,并且象唐山大震后那样,他们会继续用“地震预报研究,需要长期的科学积累,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持久的探索”的说法轻松地推卸专业地震部门目前一代地震学家的责任。


-- 煤矿瓦斯爆炸、透水油气井喷事故、各种坍陷、倒塌等事故有无任何自然因素?


-- 近年来,老百姓和各级政府对于每隔一段发生在不同地方的煤矿瓦斯爆炸、透水等类事故特别关注。绝大多数事故发生以后,深入调查中总能够找到追逐暴利、腐败与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这是事实。但是,人们亦注意到相关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某些同类事故,或者不同类事故,有时呈现出较短期间的群发现象。这不大可能是这些不同单位管理人员在这同期间疏忽的结果。有关部门是否注意到,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尽管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为何此地的事故此时发生,彼地的事故彼时发生?各种事故何地何时发生难道不是暗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着科学界尚没有认识的某种时空分布规律吗?科学界显然至今仍极其不负责任地视而不见不予以考虑!


中国科技学术界许多领域压制扼杀科技原始创新研究的状况极其严重


1993年以来,除了地震预测领域、气象预测与气象灾害预测领域外,本顾问了解到中国科技学术界领域受到压制扼杀的许多科技原始创新研究的状况极其严重,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地球物理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建筑学领域、生物领域、数学领域、新型能源领域、新型材料领域、冶金领域、热超导技术领域、汽油与柴油检测领域、汽车点火系统领域、汽车轮胎领域、勘探物探领域等。


仅本顾问偶然了解的有限情况,获悉至少数篇开辟科学技术研究全新理论领域的论文由于“不为主流学派所认同”,写出来后多年以至十多年至今未能发表出来。论文作者有的目前已经八十多岁,体衰多病,他们甚至不知能否熬到论文与读者见面的那一天。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后,广州一位老师一针见血评论“压制扼杀挑战性科技创新成果就是对生产力的最大破坏!”


受此启示,作者综合研究如何对策,提出《减少发生对挑战性科技创新成果压制扼杀的二十四项对策》,作为作者2006年10月在《2006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发言稿。2006年10月中国新闻出版社《新时期领导干部理论研究选集》全文收录。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jianeduiche24_0.php


其中作为对策二,作者建议:创造条件用25%至30%的篇幅使“非主流科技成果论文/专著”和“有争议论文/专著”在学术刊物上得以优先发表,再创中国科学学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具体内容如下:


--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古代和现代中国科学在学术上获得重大发展的宝贵经验。


-- 倡导和鼓励所有学科学术刊物在今后三至五年内,用25%至30%的篇幅优先发表原始创新的“非主流科技研究成果”内容的论文,对有苗头可能实现重大突破的论文给予篇幅上的特别考虑。对于刊物编者与审稿者有争议的论文,可以在“争鸣论文”名义下发表,鼓励展开学术争论。


-- 倡导和鼓励所有学科专业出版社发表原始创新的“非主流科技成果”内容的专著,翻译出版国外“非主流科技成果”内容的专著,对有苗头可能实现重大突破的专著给予特别考虑,鼓励展开学术争论与科学论战。


最后,向《中国工程科学》等中国“权威性学术刊物”赠送本顾问2005年8月致中国科学家论坛的信中一段预言: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tiaozhan44_44.php


-- 许多人尚未敏感的意识到∶世界科学技术许多领域处于即将发生对原有基本理论实现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的一场科技革命大风暴的前夕。这场科学技术革命大风暴在哪个国家首先掀起,哪个国家就首先受益;哪些大学对此能够有足够的敏感性,哪些大学就能有所准备且从中受益。反之,哪些大学对此没有任何感觉,就可能落伍。


全球网脑blog.sina.com.cn/hiwaygao/
全球网脑论坛netbrain.5d6d.com与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www.bdpsclub.org/bbs/互为姊妹论坛,讨论人脑联网形成网脑,人类进入精神进化意识进化,推进全球意识拯救人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18 16:47:54
天人合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另类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7841
积分:5069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4月18日
5
 用支付宝给天人合一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天人合一

发贴心情

当代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呼唤整体思维范式。

当代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呼唤整体意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 21:35:03
妄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34
积分:4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2月1日
6
 用支付宝给妄想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妄想

发贴心情
非主流科学研究的胜利,感谢陈一文先生多年的不懈努力。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30 21:48:24

 6   6   1/1页      1    
Copyright ©2000 - 2007 bdpsclub.org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页面执行时间 0.07715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