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俱乐部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它对人类前途的种种探
索,最初是大量网罗人才、信息交流,不久就推出它那醒世之篇——《增长
的极限》,并连续发表了10 余篇研究报告。受其思想的影响和观点的激发,
世界上众多的组织或有识之士投入了有关全球性疑难问题的研究事业。
一、传递信息①
罗马俱乐部从一开始就将世界性疑难问题确定为其关注的中心,其理由
正如佩西所说,世界上有许多专门组织在研究和处理城市改进、农业或能源
等问题,但却没有一个民间团体在总体上关心当代问题。这种神圣的、全球
性的研究不仅需要描绘出问题的各个侧面,而且要研究它们相互之间与整个
体系的相互作用。对于这个被忽视的任务,佩西认为罗马俱乐部应当作出努
力去探讨。为此,罗马俱乐部拟促进完成一系列研究计划,他们称之为“摆
脱人类困境工程”。相应地,罗马俱乐部给自己规定了两个应当逐步遵循的
目标:一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有更牢固、更深入的理解,其中包括研究
如不迅速扭转现在的世界趋向,将留下什么样狭隘和不确定的选择;二是推
动采取能扭转当前局势的新的态度、政策的制定。这就是说,罗马俱乐部打
算忠实和深刻地阐明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并为人类同现实状况进行搏斗时
采用和实施新的战略和措施提供帮助。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罗马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项事业是从世界各地网罗
人才,今天,俱乐部已经拥有来自40 多个国家的90 名成员,其中大多数属
于发达国家,也有来自不发达国家的。他们当中有著名学者、科学家、文职
人员、教育家和管理人员,分别来自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经验、条件和
信念,使俱乐部真正发展成为一个跨文化——吸收所有相关学科、意识形态
和价值系统的非正式的国际性组织。
罗马俱乐部的另一项事业是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罗马俱乐部,让
更多的人关注全球性疑难问题。因此,罗马俱乐部成立之后的两三年内,它
的一些创始人陆续漫游全世界,佩西更是风尘仆仆,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华
盛顿、渥太华、东京,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的首都。所到之处,他们同科学团
体、青年组织、政界、工业界、大学以及知识界广泛地讨论了他们的想法,
但是所得甚微,原因在于,大家都因他们所阐明的问题太大太难而怀疑他们
的努力是否会产生什么结果。在这个挫折中,罗马俱乐部认识到,要使人们
注意到全球问题这样一种非常远离其生活的直接利益的问题,就得从根本上
改变交流的方法和手段。科学论文、鼓舞人心的演说、宣言、会议、论丛⋯⋯,
这一切在公众的舆论中是没有合适的土壤的,他们一般被用于向信念早已改
变的人进行说教。大众媒介是一种合适的工具,但他们长期以来倾倒出大量
的充满矛盾的信息,而使得公众不知如何抓住主要的,扬弃次要的,进而得
出合情合理的结论。为了表述和宣传观点,一切现有的手段无疑是应当利用
的,但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罗马俱乐部决定以一种与众不同的、富有想象
力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即系统地运用全球模式来表述和分析全球总问题。这
个决定虽然是以罗马俱乐部通常的非正式方式作出的,但由于过去从未有人
使用数学模型把人类社会的总体环境作为一个包括一切的体系进行描述,因
此,罗马俱乐部在对未来的研究和思考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并由此导致了之
后罗马俱乐部以全球模式为基础的一系列研究报告的产生。“全球模型”成
为罗马俱乐部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又一大贡献。
罗马俱乐部的另一项活动是频繁举办各种会议。从其成立开始,每年举
行一次全体会议。其余时间都像一个看不见的学会,其成员之间保持着一种
理想的关系,每当需要或可能时就分成若干特别小组碰头。1969 年在奥地利
举行首届年会的主题是:未来——高瞻远瞩、研究和计划。后几届年会分别
在尼泊尔、渥太华、巴黎、东京、西柏林、阿尔及利亚等地召开。此外,罗
马俱乐部还经常同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著名政治家举行联席会议,进行磋
商。
① 奥雷利奥·佩西:《人类的素质》(中译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年版,第108—116 页。徐崇温:
《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活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36—41 页。
罗马俱乐部认为,由于世界事件新转折的发生要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快得
多,因此有必要同政治决策者直接对话,最终要创造出一个政治家的世界论
坛,这应该是罗马俱乐部的目标之一。在得到奥地利联邦总理布鲁诺·克赖
斯基的支持之后,佩西和亚历山大·金作出这样一个计划,即在奥地利举行
一次小型的、非正式的高级政治家会议,讨论世界局势和前景。罗马俱乐部
深信,当置身于使人类精神变得崇高的优美环境中时,各国政治领袖会更愿
意想出办法来解决人类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为了作好这次会议的准备工
作,佩西在4 个月的时间里忙碌不停和连续奔波,从堪培拉到渥太华,从达
卡到阿尔及尔、斯德哥尔摩以及维也纳,劝说有关政府首脑接受像罗马俱乐
部之类的民间团体的邀请。佩西打出的王牌是:“如果你不首先成为一个良
好的世界公民,你就不能成为你们国家的好总理。”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1974 年2 月,一个由罗马俱乐部和一些国家政府首脑、著名政治家举行的联
席会议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附近的历史名城莱斯海姆宫举行。会议由奥地利总
理布鲁诺·克赖斯基主持,参加者有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墨西哥总统埃切
维里亚、瑞典首相帕尔梅、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荷兰首相尼亚鲁、瑞士联邦
前总统西莉欧,还有阿尔及利亚总理、巴基斯坦总理的私人代表和爱尔兰的
科斯格雷夫,以及罗马俱乐部的10 位成员。罗马俱乐部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给
与会者留下这样的深刻印象,即他们要比其他人更负有集体的全球责任,与
世界长远利益背道而驰的那些国家目标不仅应予以反对,而且会变得越来越
难以实现。在这次萨尔茨堡声明中明确地指出:“所有人民和国家之间积极
团结与合作的新精神,即萨尔茨堡精神,它对面临我们时代挑战的人类是不
可缺少的”。①
在萨尔茨堡会议上,墨西哥总统邀请罗马俱乐部在1975 年到墨西哥也组
织一次同样的会议,于是,1975 年7 月,罗马俱乐部又在墨西哥城市瓜纳华
托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为和平和发展而共同努力”。会
议在回顾和分析了全球性疑难问题的基础上,罗马俱乐部准备了一份题为《出
自瓜纳华托的考虑》的文件,其主要观点是:“如果要使不平等得到纠正、
每个人都能健康地生活、得到人的尊严的话,所有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
展是必要的。为国家和全球发展制定的战略、政策和计划应服从于这些目
标。”②
之后,罗马俱乐部还不时举办和召开特别会议。例如,1976 年4 月在美国
费城举办了主题为“人类的新视野”的特别会议;1980 年,罗马俱乐部与
联合国培训和研究中心、第三世界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等机构一起,在联合
国总部主办了一次国际会议,探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可能性和有利条
件;1982 年10 月,罗马俱乐部在东京召开题为“通向21 世纪——全球问题
及人类的选择”的讨论会;1983 年9 月,罗马俱乐部在布达佩斯召开了世界
粮食问题讨论会,讨论2000 年时全世界60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到目前为止,
由罗马俱乐部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已达30 多次。通过这些会议,使世界对罗
马俱乐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其主张得以有效传播,还激发了人们参与
全球性疑难问题的研究热情,其中一个例证是,有些名声相当显赫的人物,
虽然他们不是罗马俱乐部的成员,但却始终一贯地同罗马俱乐部一起工作、
合作。
① 奥雷利奥·佩西:《人类的素质》(中译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年版,第113 页。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