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创新思维与创造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新文化和新教育【创新思维与创造学】 → [原创]李世煇:当代中国科技自主创新16项个案简介及其中华文化重要作用概观

您是本帖的第 3035 个阅读者
平板 打印
标题:
[原创]李世煇:当代中国科技自主创新16项个案简介及其中华文化重要作用概观
hiwaygao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2028
积分:1407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4月22日
 用支付宝给hiwaygao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hiwaygao 访问hiwaygao的主页

发贴心情
[原创]李世煇:当代中国科技自主创新16项个案简介及其中华文化重要作用概观

当代中国科技自主创新16项个案简介


及其中华文化重要作用概观



李世煇(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提要:本文要点有三:1. 阐述对文化与科学发展的几个基本看法;2. 基于 16 项个案(其中13位与笔者有学术交往),初步概括中华文化在当代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的五种表现;3.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人的因素等有关的一些思考。本文实话实说,不隐瞒观点,以利质疑;事实胜于雄辩,真理愈辩愈明,以期对提高民族自信心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华文化,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个案,作用,具体表现



1. 引言


杨振宁先生在“ 2004 文化高峰论坛”的报告中,认为“《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所以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历史地、全面地对中国和世界的科学发展史加以观察,这里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① 为什么 15 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遥遥领先西欧?(或:为什么 15 世纪以前,西欧的古代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中国?)


②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即李约瑟问题)?(或:为什么近代科学仅仅在西欧萌芽?)


③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或称后现代)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有正面作用?还是有负面作用?有无重大作用?表现何在?


李约瑟问题是一个自然科学史问题,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据报道 2001 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 49 个主要国家中居于第 28 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严峻态势 下,能否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第三个问题取得共识,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事关中华民族当前发展与前途命运。如果说这是一个比李约瑟问题更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当不为过。


本文主旨: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试图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中国出现的 16 个自主创新实例中,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科技自主创新中发挥作用的五个具体形式,然后结合笔者的点滴实践感受,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个人水平、见闻与篇幅所限,在某些方面更重要的一些自主创新可能未能论及,局限性难免,不妥之处,敬请海内外前辈与专家学者不吝教正。



2. 中西文化互补乃大势所趋


——对文化与科学发展的几个基本看法


为便于交流和讨论,本文开门见山,将有关文化和科学发展的看法,分别阐述如下:



2.1 关于文化发展的几个基本看法


⑴ 人类欲免于自我毁灭,有赖于中西文化互补


"9.11" 事件及其后全球事态的发展,验证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 Toynbee,1889 1975 1972 年的论断: "西方能够激发活力或造成破坏,但是,它不能造成稳定和统一"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现今世界范围内的不安、沮丧、紧张和暴力,说明了这种危险。人类无疑正在走向自我毁灭,除非我们能成功地形成天下如一家的状态”。


面对全球环境,资源,人口三大危机,以及日益严重的民族,宗教等激烈冲突, 1988 年,在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汉·阿尔文( H. Alfven 1908 1995 )做了 "最精彩的发言"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⑵ 中西文化互补产生新文化


87年前,李大钊先生指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这种认识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汤因比先生在比较研究中认识到:“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完全独立的关系”,并指出:西方的活力与中国的稳定恰当地结合起来,很有可能产生一种统一的文化,不仅使人类得以继续生存,而且还能保证人类的幸福安宁。


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西方近代文化则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和斗争”。 中国自古既维护民族独立,又道德教化“协和万邦”,“缺乏近代民主传统,缺乏近代实证科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缺点”。


中西文化互补这一历史趋势,体现了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即多元文化优势互补,综合创新,产生出一种更高形态的文化。



2.2 关于科学发展的几个基本看法


⑴ 是不是只有西方近代科学才是科学?


我赞同钱学森先生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改造世界的学问是技术。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认识世界的过程就产生了,并一直在发展变化着。因此,科学是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发展的一个概念。有人把西方近代科学的特征,作为判别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认识。



⑵ 中西文化性质不同,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既相对,又互补


从阴阳相对、互补的观点看来,凡是活动的、兴奋的、外向的、居上的、温热的等等,都属于阳,而凡是沉静的、抑制的、内敛的、处下的、寒凉的等等,都属于阴。因此,阴阳与对立统一规律相近,具有普遍意义。用以观察中西文化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特点,可作如下概括:


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观察(整体观察相当于战略、全局的思考。“重”指着重、偏重,并非不要对立面,下同),重定性把握,重模糊判断,重悟性思维,可认为属“阴”;


与之相对,西方文化重细分实验(相当于战术或技术的、局部的思考),重定量描述,重精确分析,重逻辑推理,可认为属“阳”。


由此看来,中国传统文化适合于产生手工业时代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正如牛生牛犊,顺理成章;工业时代的近代科学技术只能在西方文化的土壤中萌芽,正如马生马驹。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打败了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则“日中则昃”之象已现,亟需中西文化互补。在产生了领先世界千年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之后,还要指责中国传统文化未能产生近代科学技术,正如牛已经生了牛犊,还要它再生一个马驹一样。从阴阳相对、互补的观点观察,这种要求本身是不大合理的。



⑶ 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特点


根据 20 世纪 70 年代后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可以推断,至少在 21 世纪初叶,以下特点仍将保持:


① 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某些基础研究突破性周期大为缩短;从基础研究到开发应用的周期明显加快;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空前巨大;科学知识的积累出现了按指数增长的发展趋势。


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


全球网脑blog.sina.com.cn/hiwaygao/
全球网脑论坛netbrain.5d6d.com与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www.bdpsclub.org/bbs/互为姊妹论坛,讨论人脑联网形成网脑,人类进入精神进化意识进化,推进全球意识拯救人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5/8/20 17:04:07

Copyright ©2000 - 2007 bdpsclub.org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页面执行时间 0.046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