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  (http://www.bdpsclub.org/bbs/index.asp)
--  【道与量子真空零点场】  (http://www.bdpsclub.org/bbs/list.asp?boardid=6)
----  [分享]《意识课程》  (http://www.bdpsclub.org/bbs/dispbbs.asp?boardid=6&id=160)

--  作者:柔如彩虹
--  发布时间:2005/6/13 7:41:50
--  [原创]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研究

序言


《意识课程》的第一部分以科学理论切入,从量子理论(quantum theory)的角度讲述现实(reality)与意识(Consciousness),解释为什么意识被广泛接受成为量子理论的必要因素;第二部分进而展开非二元(nonduality Advaita)的哲学思辩(metaphysics speculation);第三部分介绍当代的几位智慧瑜珈仕(Jnani)或觉悟者(enlightened Sage)的教法(teaching)。通常,智慧瑜珈仕和觉悟者不愿意采用系统(systematic)和逻辑(logical)的方法讲解非二元论。因为他们认为,系统和逻辑的概念体系(conceptual system)对心智(mind)是一种强大束缚和误导,运用这种方式容易使心智误以为仅仅通过掌握一种概念体系就可以超越心智本身……尽管如此,为便于讲述讨论,本课程仍采用系统和逻辑的形式写作,并以课程的形式编辑。


对于本课程的第一部分,目前的科学界应该不会有多少异议的。但是,在第二、三部分中,就有不少部分与某些觉悟者的教法不符。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科学完全采用概念(concept)描述现实(reality),而觉悟者认为现实超越(transcend)一切概念。也就是说,科学认为概念足以描述现实(即错误的概念与现实不符,正确的概念符合现实),而在觉悟教法中,概念只能是指向现实的“手指”。所以,对于觉悟者,概念只是用作打破概念“牢笼”的工具。但当旧有的概念“牢笼”被打破后,那个原来用作工具的概念也必须被抛弃,否则这个工具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概念“牢笼”。尽管如此,本课程的第二、三部分中许多概念对于仍在概念“牢笼”中的读者还是有帮助的。


或许,一些读者对量子理论不感兴趣,这部分读者大可以跳过本课程的2、3、4、5、6、7、8章——这些章节主要阐述为什么意识是物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对这些章节的省略阅读并不影响读者理解课程的其余部分。对于只想精简地了解非二元论的原则和实践的读者,建议重点阅读9、10、11、 20、 21、 22、 23、 24、 25等章节。


第一部分
量子理论与意识


前言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意识课程》的科学(scientific)与哲学(philosophical)基础。其中,我们将从三种主要的哲学体系(metaphysical philosophy)开始,引出研究有意识心智(conscious mind)最常见的设问,概述有关意识现象(phenomena of consciousness)研究的科学数据,进而从哲学与量子理论的角度形成一个简洁、易明的描述,将意识(consciousness)纳入我们关于物质世界(Material World)的描述体系中去。也就是说,从严谨的、科学的观点看来,如果不考虑观察者(observer)的意识这个因素,是不可能明白物质世界的。甚至,事实上正是意识(consciousness)在显现(manifest)着世界。但是,这个显现着世界的意识并非单个个体的意识(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of the observer),而是非定域性的、普遍性的意识(nonlocal, universal consciousness)。


--  作者:hiwaygao
--  发布时间:2005/6/30 14:39:33
--  

——《意识课程》纲要——


简介
第一部分:量子理论与意识
第二部分:非二元哲学
第三部分:苦的止息与自性的显现

作者:
斯坦利-沙波特克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物理学荣誉退休教授


前言
1992至1995年间,我在维吉尼亚大学为人文学科的本科生举办了几场研讨会,主题是从量子理论的角度讲述现实(真实)与意识。这些研讨会是尝试为没有专业科学背景的听众解释:为什么意识被广泛接受成为量子理论的必要因素?其中的讲义经过编辑后就是现在这部课程的第一部分。
于1995,1996,1998年,我又多次为非科学学科的本科生讲授非二元论(Nonduality 或 Advaita),在这些研讨会中,我以本课程第一部分的科学理论切入,进而展开非二元的哲学思辩(即本课程的第二部分),最后介绍当代的几位智慧瑜珈仕(Jnani)和觉悟者(Enlightened Sage)的教法(即本课程的第三部分)。通常,智慧瑜珈仕和觉悟者不愿意采用系统和逻辑的方法讲授非二元论,原因是他们认为:系统和逻辑的概念体系对头脑是一种强大束缚和误导,运用这种方式容易使头脑产生以为通过掌握一种概念体系就可以超越头脑本身的曲解……尽管如此,为了方便讲授,我还是采用系统和逻辑的方式写作研讨会讲义。
从1998年至今,随着个人体验、认识的发展和与更多觉悟者的接触,我不断对过去的讲义进行相应的编辑和完善。
如果仔细阅读、思考整个的课程,对于第一部分,目前的科学界应该是不会有多少异议的,但是在第二、三部分中,就有不少部分与某些觉悟者的教法不符。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科学完全采用概念描述现实,而觉悟者认为现实超越一切概念。也就是说,科学认为概念足以描述现实(即错误的概念与现实不符,正确的概念符合现实),而在觉悟教法中,概念只能是指向现实(真实)的“手指”。所以,在觉悟教法中,概念被用作打破概念“牢笼”的工具,但是当旧有的概念“牢笼”被打破后,那个原来用作工具的概念也必须被抛弃,否则这个工具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概念“牢笼”。尽管如此,本课程的第二、三部分中许多概念对于仍在概念“牢笼”中的读者还是有帮助的。
也许,一些读者也许对量子理论不感兴趣,这部分读者大可以跳过本课程的2、3、4、5、6、7、8章。这些章节主要是阐述为什么意识是物理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章节的省略阅读并不会影响理解整个课程的其余部分。
对于只想精简地阅读非二元论的原则和实践的读者,建议重点阅读9、10、11、 20、 21、 22、 23、 24、 25等章节。
第26章是对整个课程的总结。
第一部分:量子理论与意识
前言

第一章:现实主义与三种主要的哲学体系
1.1现实主义的假设对生存与科学是必需的吗?
1.2唯物主义:所有一切都是物质,至少,所有一切都服从物理定律
1.3笛卡儿二元论:物质与意识是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
1.4唯心主义:意识是所有一切,所有一切是意识
1.5意识、知觉、头脑的区别

第二章:经典物理学: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2.1牛顿定理与决定论
2.2热力学、统计力学、熵与时间方向
2.3电磁学
2.4波
2.5相对论

第三章:量子物理:从普朗克、爱因斯坦到波尔、海森堡、德布罗意、薛定谔
3.1普朗克、爱因斯坦的量子物理
3.2波尔、海森堡、德布罗意、薛定谔对量子力学的发展
3.3不确定与互补理论

第四章:波、干涉、薛定谔的猫悖论与贝尔不等式
4.1波与干涉
4.2薛定谔的猫悖论
4.3贝尔定理、相实验与现实的非定域性

第五章:有意识与自由意志
5.1有意识的特征?
5.2意识的非凡能力
5.3人类意识的统一
5.4无意识
5.5意识可以被检测么?
5.6机器有意识么?
5.7意识的表面现象
5.8儿童从什么时候、怎样开始感知客观?
5.9Libet等人的实验及其自由意志暗示
5.10作为选择行动可能性的可能性
5.11自由意志信仰的起源
5.12自由意志于我们的快乐是必需的么?
5.13作为体验的自由
5.14决定性的世界与可能性的世界、内与外的二元论,与自由

第六章:量子理论意味着什么?
6.1关于解释的问题
6.2正统的解释
6.3正统解释中怎样建立一个测量体系?
6.4正统解释中的波函数还原和时间的向前性
6.5正统解释中的意识非定域性
6.6隐藏变量模型
6.7“多世界”解释
6.8正统解释与“多世界”解释的相似形
6.9正统解释的惊奇暗示
6.10量子理论的主观解释

第二部分:非二元哲学
前言
第七章:量子理论的一元唯心论解释
7.1一元唯心论物理学
7.2再谈薛定谔猫悖论
7.3唯心论中的外部世界
7.4量子意识
7.5悖论与混乱层次
7.6意识的“我”
7.7进一步探讨无条件我、自我与自由
7.8概念模型的意义与限制

第八章:超越
8.1玻姆的全息运动
8.2不同的超越领域的相似性
8.3拉玛虚的“意识池”
8.4超越领域的意义
8.5超越领域与客观世界都是真实的么?

第九章:感知
9.1是什么被感知?
9.2是谁在感知?
9.3关于客观世界的新概念
9.4客观化、身体-意识生物体与记忆的重要性

第十章:非二元论
10.1非二元哲学
10.2觉悟实践
10.3不同的途径
10.4关于死亡
10.5小结图表

第十一章:头脑的功能运作
11.1二元的本质
11.2三种层次的认同:显现化、客观化、人格化
11.3两极、分离与苦
11.4受害者-施害者两极
11.5罪与疚:头脑的怪兽
11.6思考性头脑与工作性头脑
11.7小结

第十二章:非二元、宗教与信仰

第十三章:几个有用的比喻
13.1梦
13.2电影
13.3木偶与机器人
13.4海
13.5刺
13.6电与电器
13.7金器
13.8光柱中的微尘
13.9镜子
13.10蛇与绳
13.11海市蜃楼
13.12壶与壶内的空间

第十四章:空间、时间、因果与命运
14.1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14.2时空中的非定域性概念
14.3因果的概念
14.4规律的的本质
14.5命运的概念
14.6我们已经在此时此地
14.7玛雅:非凡的催眠

第十五章:自由意志与责任

第十六章:爱寻找爱本身

第三部分:苦的止息与自性的显现

第十七章:怎样过一生?

17.1关于阅读经典的问题
17.2该发生的总会发生
17.3生命中的意义和目的
17.4死亡愿望
17.5苦将止息,常先有觉悟实践
17.6觉悟的稀罕
17.7觉悟是稀罕的,快乐是短暂的,平和两者都不是

第十八章:觉悟实践与教师
18.1为什么需要实践?
18.2觉醒的重要性
18.3几位觉悟者及其倡导的实践
18.4几点也许有帮助的建议
18.5几位当代非二元觉悟者

第十九章:接受与臣服

第二十章:通过理解摆脱认同
20.1概念在觉悟教法中的作用
20.2拉玛虚运用概念培养理解
20.3运用询问加快理解

第二十一章:通过否定摆脱认同
21.1什么是否定?
21.2运用否定摆脱第三层次的认同——关于“我的”的认同
21.3运用否定摆脱第二层次的认同——关于“我”(宾格)的认同
21.4运用否定摆脱对世界的认同

第二十二章:通过询问摆脱认同
22.1什么是询问?
22.2询问小我
22.3询问大我
22.4向外询问
22.5小结

第二十三章:通过冥想摆脱认同
23.1冥想的原则
23.2只是“看”着
23.2以冥想作大我询问

第二十四章:接受:摆脱对抵抗的认同
24.1什么是接受?
24.2有抵抗旧有恐惧,生命从此变成挣扎
24.3结束对抵抗的认同,也就没有了抵抗
24.4当抵抗没有了,生活变得自然轻松

第二十五章:爱找到爱本身

第二十六章:简短的总结

——《意识课程》纲要——


--  作者:纪平
--  发布时间:2007/8/17 11:00:03
--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