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  (http://www.bdpsclub.org/bbs/index.asp)
--  【宇宙本体论与相对论】  (http://www.bdpsclub.org/bbs/list.asp?boardid=26)
----  [原创]许驭氧核裂变解密水不变油水燃烧  (http://www.bdpsclub.org/bbs/dispbbs.asp?boardid=26&id=23625)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46:01
--  [原创]许驭氧核裂变解密水不变油水燃烧

许驭氧核裂变解密水不变油水燃烧

平角 水成金

摘要:油能燃烧,燃烧不等于是油;氧核冷裂变也不等于是油----原子弹、氢弹爆炸的蘑菇云也类似燃烧,太阳的聚变反应也类似燃烧。镁和硫着火能燃烧,钠和钾着水能燃烧。水中加入少许“特殊膨化剂”,再加入少许汽油,也不是水变油。但水中加入少许“特殊膨化剂”能燃烧,涉及军事、安全,也许是保密的原因,也需要用类似水变油的巨大经济回报诱惑转移目标来掩饰。但这也许是一种短视和误导。其次,许驭先生的氧核冷裂变量子微腔,虽跟核物理裂变机制说不到一起。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例如,可以按纯气泡裂变实验和“风筝---气流”模型,为未来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类似低碳方向“去核化”、“去石油化”的量子色动化学找数理根据。

关键词:量子起伏 裂变 微腔 水油

 

一、《中国科技财富》解密水不变油

油能燃烧,燃烧不等于是油;氧核冷裂变也不等于是油----原子弹、氢弹爆炸的蘑菇云也类似燃烧,太阳的聚变反应也类似燃烧。镁和硫着火能燃烧,钠和钾着水能燃烧。水中加入少许“特殊膨化剂”,再加入少许汽油,也不是水变油。但水中加入少许“特殊膨化剂”能燃烧,涉及军事、安全,也许是保密的原因,也需要用类似水变油的巨大经济回报诱惑转移目标来掩饰。但这也许是一种短视和误导。其次,许驭先生的氧核冷裂变量子微腔,虽跟核物理裂变机制说不到一起。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例如,可以按纯气泡裂变实验和“风筝---气流”模型,为未来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类似低碳方向“去核化”、“去石油化”的量子色动化学找数理根据。

《科技日报》主办的《中国科技财富》杂志,201061日出版的封面文章,发表《中国科技财富》记者许声毓和刘宝华先生的报道《氧核冷裂变----改变世界的新能源技术革命》,同时刊登被采访者的大幅照片,解密的是“保密之王”许驭先生18年来保密的“水不变油水燃烧”的创新理论。

许驭先生长期以来声称;关于与这个科研项目有关的新数学理论探讨,他受到国家保密法规的约束;他与您联系,就强调他研究的课题还没有解密,建议先签保密合作协议,暂不要泄露给第三个人。只有联系该项目进行深入的保密研究;只有履行科研人员书面《保密承诺》手续,才能深入讨论。在任何国家,无论国家拨款的原始创新,还是民间自发自费的千辛万苦原始创新,一旦事关国家兴衰成败,都会被列为国家级保密项目;自觉遵守国家保密法规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绝对不会亏待个人;相反,如果在一定时期不谨慎造成泄密,除了给国家造成损失,个人的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48:48
--  

1)但从200910月开始,许驭先生才有所松动。然而也还不见有公开的刊物发表。可见201061出版的《中国科技财富》杂志解密“水不变油”的意义重大。科学是进步的、实事求是的事业。我们欢迎这种进步。“氧核冷裂变”的实质是什么?这里摘录许声毓和刘宝华先生的文本来说话。

11993724,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任命该技术发明人为新能源试验开发基地主任,国防科工委副参谋长祁军少将(正军级)兼任新能源基地党委书记,19946月,许驭因实验工作扎实、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思路清晰,被原国防科工委新能源基地任命为副总工。

22010515,许驭在上海向《中国科技财富》记者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许驭说:“水变万物(水变油)其实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氧核冷裂变将水分子中的氧核冷裂变为碳,第二阶段是由加入的汽油、柴油、酒精等提供结构信号模板,水转化出的碳氢基团在有机物信号模板作用下重新组合、复制转化。实验中95%的水加5%的油就能完全转化成油,但转化后的原油具有敲缸、腐蚀性等副作用,还需再加工”。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49:39
--  

这里许驭明确无误地解密:水变油是水加油。在常温或低温条件下,发生的水中氧原子的冷核裂变,也许是变为“碳”。许驭称之为凝聚态高密度物质中的“氧核冷裂变”。201071许驭给我们的电子邮件中再次指出:“判别是否发生了水中氧核冷裂变反应,最根本的依据是通过同位素质谱仪以及严格的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结果:若在加入水之前的特殊添加剂中,检测出氦-3(-3是国际物理学家公认的核裂变产物),并在加入水之后40秒至两分钟(最迟20分钟)时间内,水体膨胀15%-20%左右,同时在刚刚膨胀的水面上收集“水变烃”过程中,冒出的极小的气泡中检测出氦-4;并在膨胀后的透明液体底部取样、检测膨胀后的全部液体内没有水分(或其中水分痕迹不超过0.5%);同时加水前的特殊添加剂与水的比例是在一比十万、至一比一千之间(至少加水90%);那么经过这样的重现实验的反复检测,才能证实发生了水中氧核冷裂变反应”。这是他在2007年底的电子邮件中说过的话。

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水中氧核冷裂变反应,用同位素质谱仪以及严格的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也许是需要的。但不先加油,何能在刚刚膨胀的水面上收集到“水变烃”。如果是先加了油,同位素质谱仪以及严格的色谱-质谱联用,又如何检测前后这两起“油或烃”的区别,操作的步骤是怎样区分的?因为《中国科技财富》的文本讲得明白:原国家体委主任、少将伍绍祖在2009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伍绍祖文集-人体科学卷》第296页描述:水中加入配制的“特殊膨化剂”,再加入少许汽油、柴油、棕榈油、玫瑰油等碳氢化合物,作为结构信息,95%以上的水能转变成汽油或柴油,能够全部燃烧甚至驱动各类机动车。许驭自己也说:水变万物(水变油)其实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由加入的汽油、柴油、酒精等提供结构信号模板,水转化出的碳氢基团,在有机物信号模板作用下,重新组合、复制转化。实验中95%的水加5%的油就能完全转化成油。

所有被巨大经济回报诱惑转移目标掩饰保密误导的人,都忽视了上述“水燃烧”和“水不变油”的区别。例如《中国科技财富》文本说: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孙薇荣教授、周钢副教授等学者分析:对新的多维时空高等数理模型的分析综合、改进推导与扬弃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发展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放弃其陈旧的数学工具)。因为μ子的链式催化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看不见的量子夸克的形成机制;对宇宙线μ子物理学、量子光学与冷核反应强子化学(包括发展的结构化学、超分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与电化学)的巧妙综合创新——实际上奠定了发展的量子力学的微观物质基础。在重现天然冷核反应的超常规实验基础上,将发展的相对论与发展的量子力学巧妙地统一起来,又发展了超统一的量子引力理论,从而创立了《高能超分子微腔光子学》。国内外参与讨论的数理学科许多教授认为,许驭原创的低能与高能超分子微腔光子学理论体系综合、补充、验证和发展了西方著名学者创立的以M—超弦理论、圈量子理论和扭量理论为代表的量子引力理论。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50:07
--  

如果上述是指“水燃烧”的后续量子色动化学研究,也许还差不多。如果是指加油“水变油”的实验,是牛头不对马嘴。道理是请你亲自拿出实验事实来。四川省盐亭县农机局工程师马成金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做过20多年水燃烧”和加油“水变油”的实验,证明“水不变油”,严谷良先生是学核物理的,当面也没有否认“马成金定律”。《中国科技财富》文本说,许驭认为,量子引力理论应当能够被更现实、更简明的超分子量子腔复几何——描述天然冷核反应的新数理模型所替代。许驭发现的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自然态超分子量子腔(一种最理想的时空拓扑空洞),导致相关的相互作用力在多维拓扑时空(如拓扑超分子真空微腔)中的强耦合,从而提取真空能,实现真空相变(氧核冷裂变与其它核冷核聚变)。许驭认为,土卫六与地下石油天然气形成过程也发生了两次“氧核冷裂变”:第一次通过巧妙接收宇宙线μ子引发超分子微腔中激发态氧原子发生无水环境中的“氧核冷裂变”,形成高密度超分子超流μ子氦-3离子磁流体(实质上已通过超分子微腔自组装成天然氦-3冷聚变成氦-4的高能冷核聚变微电机);第二次将上述与超分子微腔相配位的μ子氦-3离子磁流体等新物质按万分之一的比例放入大量海水中,在μ子氦-3与外来中子冷聚变为氦-4(放出18.4 MeV能量)的过程中,在海水中发生了第二次“氧核冷裂变”生成石油、天然气、大量的氦-4(在干天然气田中含量约占7%)、岩盐等;多余新物质继而与其它物质冷核聚变生成其它金属、非金属共生矿。

3、《中国科技财富》文本说,许驭认为,只有高能宇宙射线μ子才能进入原子核,形成μ子氧原子和瞬发γ(伽玛)辐射,进而形成超分子微腔内的真空相干(强耦合)轴向γ射线激光,引发氧等离子与超分子微腔配位的正氧离子冷裂变,水中的氧原子(原子量16)被瞬发伽玛射线激光分解为碳(原子量12)和氦(原子量4),燃料的主要成分碳氢化合物由此形成。1980年代EMU-01国际合作组用西欧核子中心SPS加速器把氧-16加速到1560200AGev时,发现了氧原子核分裂为碳核和氦核,以及核碎裂为4个氦原子核的测量结果。

而哈尔滨民间发明家,幸运地找到了在低温或常温条件下,低成本实现氧核冷裂变的途径。新发现的超分子光学微腔是氧核冷裂变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1995年芭托莉等学者发现,四个吡咯共轭构成的卟吩环叠加的有机微腔,不仅有很强的异电荷金属离子配位能力,有类超分子性质的配位化合物分子内电荷迁移,而且能引起有机光学微腔的真空相干效应。超分子有机微腔是最理想的真空光学量子腔。用类似于克利福德平行线的复几何多维时空超分子微腔去改变拓扑性质的真空,用接收海平面宇宙射线形成的μ子原子或外来相干电磁波等天然外来能量去激发真空,使超分子有机微腔的微“轮胎”型真空物质密度增大207倍以上,可以实现超分子有机微腔内外的相干电磁能(瞬发伽玛射线激光)真空相变,进而重现天然“氧核冷裂变”与其它核天然“冷核聚变”。氧核冷裂变为碳核后的多余中子,通过β-衰变转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了恒等的电子和反电中微子;行进速度是可见光速度7000倍的超光速反电中微子(携带22. 6 MeV能量)与电中微子并不发生湮灭,而是立即发生了固有的反隧穿效应(其量子涡旋运行的拓扑几何多维卡拉比-丘成桐空间类似于彭罗斯扭量理论引用的“克利福德平行线”)。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51:31
--  

4、《中国科技财富》文本说,许驭认为,以“氧核冷裂变”新能源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方式,包括:a、超分子微腔高密度氦-3磁流体高能冷核聚变微电机(误为“永动机”);b、极低成本海水中“氧核冷裂变”转化成透明原油与天然气新技术;c、极低成本净水中氧核转化成“碳氮”同时加氢、留氧制药新技术;d、极低成本净水直接转化成乙醇、棕榈油(包括一切食用油)与玫瑰油(香水原料)新技术;e、重现局域超分子微腔高能光子集成“天然冷核聚变”低成本稀土金属成矿新技术;f、有毒有机物“天然冷核聚变”转化成二氧化硅(沙子)等低成本污水净化新技术;g、毫米波生物有机半导体有机微腔弱激光 光子医疗与抗衰老新技术;h、生物超分子微腔光子集成农业产量倍增新技术;j、节能照明与图像显示超分子微腔增光放大新技术;k、为了发展上述新产业,需要配套设计、大规模生产新型 机械电子一体化的新设备。

以上十大新兴产业,包括高能与低能超分子微腔光子学与光子集成新技术,必将启动21世纪新的科学革命、新产业革命、新能源技术革命与新医疗革命,以极低成本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医疗手段破碎化、生命起源与抗衰老等全球性难题,引发经济、技术、社会与新兴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战略转变。张廷金医师正在美国加州注册创办美国TCCAM医科大学,但此项“氧核冷裂变”新能源项目的核心技术对外还是保密的,有关人士表示“不能讲、不敢讲”。考虑到这是攸关国家民族命运的战略大计,他没有接受国外邀请。国防科工委新能源基地1996年因当时的某些权威误解被逼撤销后,为保证必需的科研经费,许驭先后两次卖掉自己与子女的两套房产苦苦支撑。

2)也许是20071126-29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的报导,和会上向所有到会代表赠送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约90万字的《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一书消息的传播,2007122许驭先生发来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与我们联系。并寄来书款,要购买我们的《三旋理论初探》和《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两书。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许驭先生的超分子有机微腔,追求类似彭罗斯扭量理论引用的克利福德平行线复几何,以及卡拉比-丘成桐空间、M—超弦理论、圈量子理论为代表的量子引力理论等去改变拓扑性质的真空,是赞赏的。对许驭先生奋斗不止的科学创新精神,是敬佩的。但不解的是,许驭先生希望2009年至少有100名不同学科的专家承诺保密后,能参与他研究的科学发现,而要与他无关的业余纯科学类似量子引力理论探讨爱好者,与他履行书面保密承诺手续。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52:45
--  

12007129许驭先生的电子邮件来信开始谈到他的一些简况:说他从事的科研课题,刚开始的前两年,是国防科工委老领导支持研究,列项拨的;以后被误解为“伪科学”。十五年来依靠老朋友的支持,加上他三次卖掉家庭住房,逐步投资超常规实验与理论创新研究。如果我们愿意的话,能否将著作中有关“冷核裂变”论述的章节,通过复印扫描发到他的邮箱中?

在另一封电子邮件中,许驭先生说:“去年我在拜访上海一位曾较早向国内介绍彭罗斯扭量理论的教授时(请原谅,我不想说出他的姓名),在我谈到您几十年千辛万苦的重大研究成果时”,他竟然不认真听完,就脱口而出说“三旋理论是伪科学”;因此我顿时对他的说法产生反感,发现他虽有学问(据他自己介绍是院士候选人),但却轻易贬低别人(同样都是研究、借鉴扭量理论、超弦理论的国内学者),因此我认为他不是一位理想的合作者。

2、还有两封电子邮件,一封中许驭先生说:初步拜读了您的两本大作中与我的研究有关的部分,判别是否发生了“水中氧核冷核裂变”反应,最根本的依据是通过同位素质谱仪以及严格的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结果。另一封电子邮件中,许驭先生说:在《三旋理论初探》中的“三旋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他说他在量子信息与健康论坛的论文中会如实引用,注明出处。实际后来他并没有注明),其生物学理论原始创新,与他的朋友的朋友——姜堪政先生艰辛拼搏50年的实验成果有互补关系,建议关注一下姜堪政院士与沈阳郑谦教授的实验检测。

3、以上电子邮件内容,让我们模糊感到许驭先生的氧核冷核裂变,与陈一文先生推崇的美国科学家桑蒂利教授研究的冷核裂变,即俗称的“磁分子燃气”技术似乎相近。在200711月的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上,我们与陈一文先生第一次相识。也就在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闭幕之后,陈一文先生来信要求我们对桑蒂利教授的强子研究及其磁分子燃气技术作一些评论,于是我们着手撰写《桑蒂利强子与层子比较》和《桑蒂利教授的冷核裂变资料介绍》两题目共6篇文章。由于《三旋理论初探》一书中710-721页的“冷聚变与三旋”,是利用类似点与点接触的态-态化学进行的探讨,并作过多年的学习。与冷聚变相比,自然界的冷核裂变,例如类似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反应,是更普遍一些,这是一种弱相互作用反应,我们称为“弱力能源”。这还仅是原子核层次上的研究,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核子层次以下的衰变反应及其应用,我们称为“量子色动化学”,是想与“量子色动力学”对应的研究。这种实践是与类似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有关的,例如,此人工机器若能制成“夸克球”,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向各国发放夸克球,“按需分配”提供巨大能源,也许在全球实现“按劳取酬、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件空话。

4、正是在这时,接到的许驭先生的“水中氧核冷核裂变”提法的电子邮件,自然觉得与桑蒂利教授的冷核裂变有关,加之许驭先生在电子邮件中提到,他即将要与陈一文先生会面,汇报“氧核冷核裂变”的事情。本想为不漏掉中国人许驭的类似工作,所以在20071212网络论坛发出的《桑蒂利教授的冷核裂变资料介绍(3)》网文中,才提到一句“许驭先生的氧核冷核裂变研究,也在探讨这类问题”。但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20071214许驭先生立马发来电子邮件,说:“我一开始与您联系时,就强调我研究的课题还没有解密,建议我们先签保密合作协议。现在您把我的研究成果要点写入《资料介绍(3)》,若去上网,弊多利少;建议您三思;拜托您尽快删除与我的课题有关的段落”。在许驭先生另一些电子邮件中还提到:“为了我们双方的人身安全、家庭幸福,谨慎,再谨慎!”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53:15
--  

5、收到许驭先生的电子邮件,当然我们立即删去《桑蒂利教授的冷核裂变资料介绍(3)》网文中提到的那句“许驭先生的氧核冷核裂变研究,也在探讨这类问题”的文字。但也一直让我们反思:业余纯科学研究要求保密有没有好处?

我们遵守国家《保密法》、《专利法》等一切法规、法令,也尊重他人的科学首创权和隐私权,也知道国家军事、公安,以及从事商业等竞争活动的机关、组织有保密的要求。但我们所受的现代教育也告诉我们:业余纯科学研究只是一种公益性劳动,是一种自我的个人消费,如业余买书、杂志、电脑、打印、上网、论文发表交版面费等开销,大量时间的无报酬的业余工作。即使出书,销售也非常困难。但它的好处,既是在增进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在向社会尽其所能贡献自己的一部分智慧。

正如我们发表的网文《揭秘水变烃水变油秘密》中所说:类似1984年,马成金先生在盐亭县科协表演过的,据马成金先生后来讲,他用的是类似氧化钾、硝基苯、苯酚、盐等材料制造的粉剂,用少量粉剂可立马让一大碗水燃烧尽的水的变化实验,是在燃烧或爆炸等剧烈反应时,才产生的。a)该实验有剧毒,一般人不能去作,也不应去作。后果自负。b)该实验有爆炸性,一般人不能去作,也不应去作。后果自负。即我们对业余纯科学研究的态度是,反对做有毒、燃烧或爆炸等威胁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实验。因此对许驭先生把业余纯科学研究,纳入非国家组织的保密范围是有疑虑的。现在许驭先生终于在《中国科技财富》杂志上,书面公开他的思想,我们也给予一些回应。对与不对,大家都可以公开讨论。

二、许驭氧核冷裂变与量子微腔说讨论

严谷良先生当着马成金的面,也再三反对做类似爆炸的实验。我们是非常赞同的。

与“水燃烧”也许被保密误导让某些权威误解不同,三点可以构作一个平面,是一种数学思维。虽不是物理实验,但局部空间是能验证的。三旋理论也是学数学思维。它是40多年前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理论,是设粒子类似一个环圈的客体,那么以自旋的对称性质来定义,会有面旋、体旋、线旋等三种不同的自旋操作。这虽不是物理实验,但在局部空间也是能想象的。

所以即使有院士或是院士候选人“误解”,说“三旋理论是伪科学”,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例如,类似层子模型,这样的科学院级的顶尖研究,除了自家宣传外,国际上也并没有获诺贝尔奖者认真去向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作推荐,而只是说说。正如李醒民先生所说;在学术评价(包括科学评价)上,不花纳税人的钱,而取得重大学术成果(当然投入产出比是无限大了)的学人,不仅得不到奖励,反而饱受歧视,甚至遭受惩罚;而那些申请到项目或课题,而拿不出像样东西,糟蹋国家的税收和人民的血汗钱,制造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的学术混混,反倒头戴耀眼光环,腰缠万贯提成和奖金,风光尽占,风头尽出。所以类似这种人,不把别人打成“伪科学”,一生能风光吗?

1)我们支持许驭先生氧核冷裂变,是高能与低能超分子量子微腔方向的创意,但许驭先生在说明“微腔”的功能、结构和产生冷裂变的机制方面,并不是不需要讨论。我们先拿自己说事。《三旋理论初探》也可以说是一本研究量子微腔的专著,书中有三处直接涉及腔量子功能、结构和机制的讨论。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53:51
--  

1、该该书40-49页“能形耦合原理”一节,参考是能量与形状之间耦合的经典实验模型。如原子----腔耦合谐振器的装置,体现的就是形与能之间的交换和变换。其实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等微观粒子,也可以看是一个个不同层次的腔与粒子耦合的谐振器。这个谐振腔与下一层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类似上述的能形耦合相互作用。这是小型腔抑制原子跃迁,而稍大的腔则能增强原子的跃迁。当包围受激原子的腔的尺寸增大到这样的程度,即腔的尺寸与原子固有发射的光子的波长相适应时,该波长的真空场起伏充满腔中并变得比自由空间中的真空场起伏更强。若谐振腔壁是十分良好的反射体,腔又是封闭的,那就会发生许多新现象:处于这种谐振腔中的受激原子,不仅仅是发射光子并继续进行下去,而是在受激态和未激态之间来回振荡。发射出的光子保留在小盒中原子的附近,并被迅速地再吸收。原子----腔系统在两种状态间振荡,一种状态中受激原子和无光子组成,另一种状态由去激原子和腔中俘获的光子组成。此振荡的频率仅决定于跃迁能量、原子偶极子的尺寸及腔的尺寸。

当实验记录腔是空心时,某个频率上的透射在腔的谐振频率的尖峰最大值取决于腔的尺寸,而当一个与腔谐振的原子进入腔时,原子和腔形成一个耦合谐振系统,透射峰值出现在两个分离的频率上,这两个频率对应于原子----腔系统的两个“本征模式”,透射峰值间的距离标志原子和腔交换能量的频率。此交换频率与腔的谐振真空场的幅值成正比。此真空场一般在腔壁处及在原子进出腔的出入口附近为零,在腔中央最大。假如系统处于高能态,它的能量在腔中央达到最大值,即原子受到推斥;假如系统处于低能态,相互作用会把原子吸引到腔中央。原子和腔之间的作用力的能形关系就一样的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腔最初是空的,因而就某方面而言力是从真空场中得来的,这说明它是凭空获得的。

当然严格说来这是不确切的,因为若腔是空的,原子初始必然是受激的,终究花了某种代价。此作用力也可能是由于原子和腔之间交换一个光子而引起的。这类似于两个带电粒子间的电作用力是由于交换光子而引起的,或者分子中两个原子间的作用力是由于交换电子而引起的。原子和腔相当于同样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力为量子水平而已。以腔壁为边界的真空场使原子极化,且场的空间变化产生一个净作用力,然而原子偶极子和真空场是振荡的量,而且若净作用力持续任何一段时间长度,则它们的相对振荡必定含有一个恒定的相对相位。正如实验证明的那样,光子交换过程事实上会锁定原子偶极子和真空起伏。在排斥状态下每个光子给势垒添加一个不连续的高度量子,在吸引状态下每个光子给势阱添加一个不连续的深度量子。当然在测量前光子数目不仅仅是一个经典的未知量,它通常还含有可描述为是一个给每个可能的光子数目分配一个复数幅度的量子波函数的场。腔存贮指定数目的光子的概率,等于相应的复数幅值的模的平方。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54:23
--  

2、该书713-716页“纳米托卡马克工作原理”一节,讲到冷聚变联系纳米托卡马克有关化学反应和夸克效应氢交换反应分析:钯的八面体晶格构成的纳米托卡马克组成的纳米托卡马克群,由数百万个钯晶格组成,它的原理是基于氘原子以倾斜的角度入射到八面体内的表面时,会象可见光一样产生反射,因此可以被中空的八面体导向聚焦,产生氘原子核自旋及抛射;而这两者都能提高反应率,成为纳米托卡马克的活性中心。配合这种活性中心,还有前述的钯晶格内的氢交换反应。实验表明,特定的振动或转动能级,与氢交换反应的跃迁状态HHH是直线排列,还是原子在跃迁状态时保持一个角度有关。

3、该书505-508页“全息腔经络聚焦”一节,谈到全息腔是一种聚能腔、聚息腔、聚质腔,是针对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的全息胚学说讨论的。这里讨论的是机体物质、结构的全息腔,产生聚焦的原理跟二次曲面的几何性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这却和类圈体的三旋是相关的。万事万物要靠类圈体的联络,才能形成实物形态和场这种形态。要联络,就要讲支付选择。机体之所以有相对独立的部分,从支付选择上说,它们总是有一种相同的支持选择,才形成了相对独立部分的一种“表面”。这种“表面”是一种“旋”。游离或意识解耦释放的类圈体或类圈体群,碰在这种“表面”上而发生反射,就跟抛物面或椭圆面的聚焦或反射一样。这是在低层次上出现的一种自组织功能。这种功能跟神经和血液系统传递信息、物质和能量的鲜明性、清晰性比较起来,正象在深山野林籍助回声喊话和现代社会里用电话、电报传话一样不可比拟。但不能说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因有了电话、电报,深山野林里具备的那种天然产生回声的功能就消失了。人体的经络、穴位的情况就类似于此。人类虽然进化了,有了高级的专门的神经血液之类的传输系统,但人体的经络、气血功能并没有消失;作为传递信息的价值也没有降低;正如回声和电话传达指令的价值是相同的一样。例如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鸡毛信》里讲的“消息树”、瞭望哨,传达“敌人来了”的信息,并不比打电话的意义就小。相反,在不能通电话、电报的地域里它的意义更大。经络、气血正是这样,在人类科学还不能驾驭夸克和前夸克在人体里的功能时,它们仍将是当代科学前沿探索的对象。

例如以手的掌骨节肢为例,这是一种全息腔,因为掌骨节肢的骨区是不同于外围肌肉层的固态物质,两者的细胞和其内的物质交换流动方式是不相同的。经络、穴位作为量子信息力学的聚焦反应,不管它是来自体外的信息,通过体表层转换后向肌肉层深部下降,或者来自体内的信息上升到体表层,在那里聚焦后再向肌肉层深部沉降,在遇到腔核刚性的骨区后,会产生不穿透的再向外弥散的反射。这是全息腔的一种双单元对流线旋的模式。如果掌骨节肢没有一个界面分明的腔核类似的区域,则形成双单元对流线旋的模式是不可能的,而仅是一个单单元对流线旋的模式,这时就不会有此更多的信息散乱反射,即手的一侧信息下降是直接穿过中心向另一侧上升,形成一个单单元线旋。这才是全息胚的一种特征。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0/7/4 11:54:55
--  

2)我们算不得腔量子学专家。以上的腔量子认知,和今天我们核子层次以下的“弱力能源”与“量子色动力学”应用研究,也还有距离。况且,今天微腔与腔量子电动力学已是量子场论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分支。例如,孙昌璞院士就是原子自发辐射微腔与腔场衰变研究的专家。人愚先生说:“量子微腔学---一新兴的学科!起源于许先生的假说。这绝对不是事实。人愚先生说:“微腔量子电动力学与量子光学等基础研究中,许驭首先提出了正离子配位的超分子微腔光子学与不同能量(低能、中能、高能)超分子微腔光子集成新技术”。说过这话是真的,但这也许和孙昌璞院士等微腔量子电动力学专家的认知有距离。

1微腔与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进展说明,环形微腔中单模量子电磁场与低速运动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光子与原子质心的动量交换效应,起因于腔壁引起腔模的衰变。光学微腔中原子之自发辐射与自由空间中原子的自发辐射有着重要的不同。微腔能够控制腔内原子的自发辐射,使自发辐射得到抑制或增强,并有可能使自发辐射成为一个可逆过程。这与许驭原创的高能与低能超分子微腔光子学---即水变油机理有距离,且许驭仅是一些概念的堆积。

这里量子力学,在原子、分子以及固体领域中取得极大的成功,虽然不能处理粒子对产生和湮没这种量子系统粒子数发生变化的问题。但在经典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电动力学,经.狄拉克、海森伯和泡利等人提出的辐射量子理论,.费曼、施温格、朝永振一郎等人提出的重正化方法,使得按量子电动力学图像,电磁场就是量子化的,它一份一份地激发,每一份是一个光量子,它能够反映光子的发射和吸收;电子场也是量子化的,它也是一份一份地激发,每一份是一个电子或一个正电子,它能够反映电子对的产生和湮没。电磁相互作用过程归结为光子和电子的产生(场的激发)、湮没(场激发的消失)和相互转化(一种场的激发转化为另一种场的激发)的过程。这已能够很好地说明光电现象、荧光现象、磷光现象、康普顿效应、轫致辐射、电子对的产生和湮没等等,并且对于电子、μ子反常磁矩和氢光谱的兰姆移位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也符合一致。

2核聚变与μ子关系已众所周知。核聚变与核裂变不同,不是用相当稀有的放射性元素铀或钍,而是用氘。但是其中的困难在于:为了获得核聚变,我们必须把一个原子核打进另一个原子核。然而,原子核都带正电荷,而正电荷是相互排斥的。当试图把氢原子核推到一起时,它们会竭尽全力相互躲避。为了使它们服从,必须用巨大的推力一下子把它们挤压在一起。能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把氢加热,使得原子核能以极快速度运动,以至于没有时间相互躲避。而这需要上千万度的高温。且在地球上至今无法产生像太阳中心那样的压力,因而只能用提高温度的办法来弥补。这而至今仍不能很好地操纵它。其次,在低温下,每个氢原子核的外围有一个电子,屏蔽着原子核。由于电子的存在,原子核根本不可能相互接近,更谈不上相互挤压在一起了。那么是否能找到在低温下产生冷-冷核聚变的途径呢?目前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就是存在着另一种叫做μ子的粒子。